我在西藏支教的经历,那里的孩子虽然条件艰苦,但求知欲望和对未来的梦想令人感动
""
这是一篇关于教育与梦想的纪实文学,讲述了西藏高原上一位支教老师和学生们的感人故事。
海拔4200米的小学教室里,氧气稀薄,但求知的热情却从未稀释。
我是一名支教老师,来到西藏的第一天,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——教室是用石头垒起的,窗户上糊着塑料布,孩子们坐在简陋的木凳上,手捧着翻旧了的课本,眼睛里却闪烁着明亮的光芒。
多杰是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,只有七岁,每天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。冬天,他的小手总是冻得通红,但他从不喊冷,只是用力地搓着手,然后继续专注地听课。
有一次,我问班上的孩子们:"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?"
多杰站起来,声音清脆而坚定:"我要当一名医生,这样就能治好奶奶的病,也能帮助村子里的每一个人。"
我知道,多杰的奶奶患有严重的关节炎,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地方,她常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。而多杰,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,种下了自己的梦想。
教学条件艰苦,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我感动不已。每天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到教室时,他们已经坐在位置上,等待着新的一天。放学后,他们不愿离去,围着我问这问那,仿佛知识是最珍贵的宝藏。
冬天的一个早晨,暴风雪突袭了山村。我以为没有学生会来上课,却发现多杰和几个孩子已经在教室里等候。多杰的衣服上满是雪花,脸冻得通红,但他笑着说:"老师,今天我们学什么呢?"
那一刻,我的眼泪几乎夺眶而出。
支教一年后,我不得不离开。离别那天,全村的人都来送我。多杰给了我一个小布包,里面装着一块石头,上面歪歪扭扭地刻着"医生多杰"三个字。
"老师,这是我的梦想,我想请您帮我保管一下。等我考上医学院的那天,您再还给我,好吗?"
我紧紧地抱住了这个坚强的小男孩,承诺一定会等到那一天。
回到城市后,我时常想起高原上的那群孩子。他们或许没有最好的教育资源,但他们拥有最纯粹的求知欲和最坚定的梦想。
三年后,我收到了多杰的信。他现在在县城的中学读书,成绩名列前茅。信的最后,他写道:"老师,我的梦想还在您那里吗?我正在努力奔向它。"
这就是种在高原上的梦想——即使在最贫瘠的土地上,只要有希望的阳光和坚持的雨露,它也能生根发芽,长成参天大树。
而我,有幸见证了这个过程,也在高原上找到了教育的真谛。
老师